Menu
新闻动态
室内环境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来源与危害、治理
发布时间:2022-02-19
浏览次数:1979

室内环境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来源:

可吸入颗粒物 (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 μm,PM 10 ):指悬浮在空气中,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≤10微米的颗粒物。

空气中的颗粒物来源广泛:

(1)人体头皮、皮肤屑、衣物上的污垢和人体活动如室内步行、扫除 等;

(2)燃料燃烧煤烟;

(3)建筑材料和设备石棉纤维、玻璃纤维、螨虫等;

(4)吸烟烟雾烟尘、焦油等;

(5)其他空调系统产生的粉尘等。

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:

据了解,在可吸入颗粒物中,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颗粒物可通过呼吸作用侵入人的上呼吸道;当其直径小于2.5微米时,污染物可进入人的下呼吸道,有时甚至穿过肺泡进入血液。目前,首要污染物就是颗粒物,而其中直径小于2.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则是空气污染要解决的难点。可吸入颗粒物还是细菌等微生物依附之物。在可吸入颗粒物中10%左右依附着各种细菌等微生物。

可吸入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。对其中直径小于2.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的研究表明,它们将会增加人类重病及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率、促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、改变肺功能及结构、改变免疫结构等。

近年来,许多国家都将可吸入颗粒物研究,特别是直径小于2.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的物理化学行为、形成与污染机制、控制技术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等研究作 为环境研究的重点。我国是燃煤大国,颗粒物污染严重,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是我国科学界的一项迫切任务,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。进行学术研究,要以严为 本,今后的研究目标应严格锁定为直径小于2.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,制定标准,则要以实为本,考虑国情,这样才能使环保目标落在实处。

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:

空气中携带的固体颗粒称为悬浮颗粒或气挟物。由于其粒径不同,大者可在短时间内沉降,小者可较长时间停留于空气中、其中,中值直径小于10um者称为可吸入颗粒物。由于可吸入颗粒物可被吸入人体并停留在呼吸道中,故其对人体的健康影响较大。

对于颗粒污染物,一、二次扬尘和室内湿度过大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。

目前人们主要采用避免扬尘、增强过滤、控制湿度等方式以及控制产生源等手段来避免这方面的污染。

因此,要特别注意生活炉尘和吸烟的污染,夏季通风要注意有纱窗、室内风速不要过大,保持一定的湿度,搞定室内卫生时不要扬尘,不要在居室内吸烟。


©2022 深圳市博云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112号 ICP备案号:粤ICP备18035363号
网站建设:飞行力